6月13日,“百音和鸣 共颂泰岳”潘百公交响作品音乐会在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办。音乐会由山东艺术学院、山东省吕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(山东省吕剧院)共同主办,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实践与创作处、研究生处、音乐学院,以及山东歌舞剧院共同承办,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、泉城交响乐团协办。

本场交响音乐会特邀国家一级指挥徐波执棒,泉城交响乐团演奏,特邀济南市歌舞剧院副院长、男高音歌唱家张大卫,以及第十四届金钟奖获得者、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袁野倾情演唱。作为山东首场由个人创作并全程主导的研究生交响作品音乐会,潘百公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开创山东省艺术教育与实践的先河,具有里程碑意义,本场音乐会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
一是艺术理念与路径的创新。 整场音乐会践行 “根植传统、立足本土、绽放当代” 的核心创新理念。作品深度挖掘山东独特文化基因:吕剧、茂腔、泰山文化、沂蒙精神、民间音乐,并非简单移植,而是运用现代交响技法进行创造性转化与重构。《新番吕腔》将吕剧核心旋律、板式结构及 “流水”、“马腿儿”等锣鼓经节奏程式 作为驱动力量融入交响织体,实现戏曲基因与现代管弦乐语言的戏剧性对话。《飘动的茂腔》将地方小戏茂腔标志性的悲腔音调、曲牌动机与交响乐,尤其是复调织体与赋格结构深度融合,让胶东方言音调与西方音乐形式展开深刻对话。实现了传统元素的交响化激活。

二是题材与表达的当代性拓展。《追光者》以民族女高音与交响乐队形式,用宏大交响语言刻画现代工业劳动场景与平凡建设者精神,题材与音乐表现手法极具时代感。《大青山的回响》运用现代技法(赋格段、双调性) 表现革命历史题材,在民间音乐基底上营造历史张力与冲突,升华英烈精神,手法新颖深刻。《泰山》组曲则突破传统山水描绘,将自然奇观(日出)、人文精神(挑山工)、宗教意境(松涛)、文化象征(颂) 熔铸于交响篇章,是对“泰山精神”多层次、交响化的立体诠释。

三是精神内涵与人文价值的亮点。致敬本土与传承: 深刻致敬吕剧、茂腔等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,展现对泰山文化、沂蒙精神的尊崇,是文化自信的鲜活音乐表达。礼赞时代与人民:《追光者》深情歌颂新时代劳动者,《泰山·挑泰山》凝练礼赞 “埋头苦干、勇挑重担、永不懈怠、一往无前”的挑山工精神,赋予其新时代内涵,《大青山的回响》以磅礴音响升华对民族英魂的崇高礼赞与不朽精神的深沉回响。民族精神的交响颂扬: 《泰山》组曲终章及整场音乐会立意,最终升华至对中华民族精神与价值观的深刻颂扬。

潘百公是一位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作曲家与演奏家。2009年,他考入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乐系,师从山东艺术学院原戏曲学院院长虢胜龙教授,系统学习低音提琴演奏艺术,奠定了深厚的器乐演奏基础。毕业后,他进入山东省吕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(山东省吕剧院)乐队工作,这长达10年的职业乐队演奏生涯,让他浸润于民族民间音乐与戏曲音乐的丰厚土壤之中,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音乐素材和艺术养分。积累丰富的舞台实践和音乐感知后,怀着对创作的渴望,潘百公于2022年再次考入山东艺术学院,进入作曲系深造。他拜入作曲家、教育家孙志鸿教授门下,开始系统学习作曲技术理论,标志着其艺术生涯从演奏实践向专业创作领域的重要拓展与升华。

本场音乐会是潘百公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音乐会,是其本人对三年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,也是2025“闳美山艺”毕业展演季系列活动、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、山东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“作曲艺术专业主课”,与山东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“作曲艺术专业主课”教育教学、艺术实践与创作、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的具体呈现,更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,用高水平的艺术实践与创作成果服务社会、奉献人民的生动实践。

作者 admin